网上有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会与威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会与威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经济学家科斯和王宁在《变革中国》一书中,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巨大发展,除了了中央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来自民间、底层的“边缘力量”也起到了先锋作用。领导层一开始并没有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理念和方案,很多时候是先有民间在市场化方面的突破,后有政府的总结和推动。
同样,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的排头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已经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业内普遍认为是限号限行、政府补贴力度大的一线城市,而且私人消费者才是争夺重点。
但在《电动汽车观察家》日前举办的案例分享会上,一些企业代表真实鲜活的案例分享经验,刷新了壹姐的认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网约车甚至矿山用车等特殊细分市场,电动车都有机会,而且已经有先行者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机会并非都在一线城市
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没有机会?两位不约而同在2017年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用不同的探索道路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一个是小明出行COO江敏,2017年8月成立的小明出行以共享电动车(分时租赁)起步,总部设在合肥,市场布局重点在合肥、郑州、南京、西安、武汉、黄山等二三线城市。
曾任江淮汽车新能源销售总监的江敏,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困境有着比较清晰客观的认知。在创业过程中,江敏也比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盲目扎进共享汽车大潮的创业者更谨慎实际。没有选择共享汽车企业扎堆的一线城市,而是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
在共享汽车企业纷纷倒下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小明出行却做到了盈亏平衡。江敏介绍,目前,小明出行在合肥投入600多辆新能源汽车做租赁运营,建成200多个租赁站点和300多个充电桩。目前,单车可服务用户已超过20人,每月活跃的客户占比超过15%,单车综合成本1400元左右,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但江敏坦陈,哪怕把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低最好,分时租赁的盈利依然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会亏损。为了改善生存,小明出行不断拓展业务链条,将业务扩展至长短租、新车销售、金融配套、二手车运营、衍生流动售后、充电服务和网约车运营等领域。“我们拿着投资人的钱不是烧完就完事,而是希望找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江敏表示。
而来自黔西南州鑫吉新能源的总经理方皓则提供了四五线城市也能卖电动车的全新样本。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全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地区GDP为929.14亿元,常住总人口283.82万人。2017年方皓进入这一行业时,当地只有几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难度非常大。
为了打开市场,方皓放弃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方式,主动出击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充分利用小城市人情社会的特点做营销:和几位创业小伙伴开着车,贴上公司的车标,每天在市场上跑,让大家看;以日租、周租、月租等多种方式让司机尝试新能源汽车;采用“全民卖车”的策略,如果成功介绍客户买车,一辆车的奖励最高5000元。
鑫吉新能源从刚开始的每月1-2辆到现在稳定在每月50-60辆,这样的业绩,即便放到一线城市,也相当不错。2018年,黔西南鑫吉新能源销售公司成为吉利新能源全国市占率销售冠军,并且连续三年位列吉利新能源Top10经销商。
网约车是大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6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上险率仅约为46%。而从行业人士的分析看,即便是私人用户购车,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来跑网约车。在上述案例分享会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提及网约车电动化的市场机会。
以分时租赁起家的小明出行将网约车、长短租业务作为转型、提高盈利的重点新领域。方皓介绍,在黔西南州这样的地方,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主要是网约车司机,他估算:“有50%专职跑网约,30%兼职跑网约,仅20%纯家用。”
2016年开始从事网约车全国运营和充电场站运营的天峰(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OO崔佳山在演讲中表示,网约车电动化是大方向:“网约车电动化,是政府监管平台政策和市场化配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只存在地区性的快慢问题,但可能不存在方向选择不同的问题。”
崔佳山介绍,以融租形式的网约车为例,如果一辆网约车的运营周期是60万公里,电动汽车全周期的耗电费用比燃油汽车的耗油费用节省18万元。购置税方面,电动汽车也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维保费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电动网约车比燃油网约车的使用费用便宜20多万元。
网约车不仅吸引了小明出行、天峰控股等从事汽车租赁,原本业务和网约车业务相近的公司,还吸引了汽车经销商。北方华鹏集团是比亚迪全国最大的经销商,在北京、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开设有20多家4S店,2018年营收超过50亿元。这样一家看上去日子还不错的自主品牌龙头经销商,2019年却做出一项决定,成立网约车运营部,并在全国上了2500辆车做网约车。
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危机意识,华鹏集团董事长王瑞江表示,如果在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纯做4S店,难免走向“安乐死”的结局。而另一方面,4S店从事网约车,有自己的优势。
“一线城市的4S店,如果每年卖1300-1500辆网约车(二线城市800-900辆,四五线城市400-500辆),基本能完成4S店的正常经营,所谓‘车养店’。此外,网约车需要专业的4S店维护、保养、定损,这样才能提升车的使用效率,让司机赚更多钱,所谓‘店养车’”。王瑞江介绍。
不到一年,华鹏集团这种“车养店”和“店养车”结合的模式初见成效。比如在4S店亏损较普遍的青岛,华鹏的4S店借助网约车业务实现自负盈亏。接下来,华鹏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约车规模。
特定使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机会
宏威新能源董事长仝志明则介绍了电动重卡等从事特殊作业的专用车电动化的全新探索经验。仝志明介绍,矿山运输车很适合电动化。一般矿区的道路有规范,坡度要求不大于8%。如果坡度为7%,车辆下坡回收的电就足够再爬坡了。也就是说,油电差做到极致,耗电量就为0。目前,宏威新能源有90多台(纯电动重卡)车从事矿山运输业务,一年多运行经验良好。
还有露天煤矿的矿车也很适合电动化。燃油车一年在煤矿的运营收入120万元,油费成本大约40万元;司机成本20万元;换轮胎成本10万元。如果把电动车卖给用户,使用车电分离模式,用户不用买电池,只付每年15万的租金,就能节省10万元,这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
仝志明介绍,上述重卡去年国内的销量是1万台,保有量5万台,类似的重卡估计还有几十万台,总体量相当可观。另外,还有大量的装载机、挖掘机等,这些设备每年消耗柴油的费用可能要数千亿元,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会与威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