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从三大角度秒懂各类财务报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从三大角度秒懂各类财务报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先说审计角度
财务报告按规定应公司负责编制,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
并由公司认可后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
(原因是大多数公司财务部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资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数公司的IT部门不能自主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
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
(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会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
(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
理论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条证据链以及与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确保证据链在逻辑上完整。
而证据链涉及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成本计算、信息系统记录、会计记录、银行收付款记录等等。
甚至还涉及虚构交易方或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要虚构所有东西并保持逻辑一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银行流水如不提前计划根本无法回头去造假。
理论上,审计者也可以无限深入调查,但出于审计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审计责任义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抗等原因。
审计者无法像警察办案一样去侦察,只能达到自身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水平。
这也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所在;做空机构有时候更能发现造假。
原因是他们动用了超常规的手段,用侦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隐蔽的信息。
审计思路在于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如何做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
将市值除以绝对估值得出溢价倍数,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
而如果是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
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
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
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 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够赚钱;
如果不是,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
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
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
(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
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
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比如题为《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的媒体报道中的案例。
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
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
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
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嘉汉林业;
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万福生科。
如何解读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这个积累也许并不是仅仅来自于财务知识,而是来自于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的认识。
要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可信,首先从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入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这个行业在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比如,某企业是一家电子制造业,从公开信息可以了解到,该行业账期一般是3个月。
接下来,看该企业的报表相关项目是否符合行业特点。
比如,用该企业的收入除以应收帐款,看能否得到3个月的账期;
假如我们得到的是5个月账期,与行业特征不同,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该企业是5个月账期。
是因为销售的季节性?是因为特殊的赊销信用政策?还是因为有虚增收入的行为?等等。针对每一种可能,寻找相应的证据。
当然,真正读懂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还要复杂的多。这里提供的是一条简明扼要的思路。通过这个思路可以高效的判定一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
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
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
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多计了1%,利润可能就减少9%左右。
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Forgame,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
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 。
(你还会看到,Forgame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
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Forgame,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91wan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
(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
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
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
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
(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
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
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
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
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
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
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
(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
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
(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
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
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
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
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
补充:有些财经媒体现金流量表是另我费解的,比如理财周报上这篇:《万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数第二段讲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逻辑矛盾。
我没有仔细看万福生科的财报,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
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他计算不对,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
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
其二,购建固定资产预付款属于非流动资产,本来不会在预付账款反映。
财务分析应该先从三张表入手,即利润表、现金流表和资产负债表。无论是大券商的顶级研究员还是草根研究员,都必须看这三大表。但对于普通中小散户来说,一大堆的报表数据不是能够读懂的,就算专业的财务人员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财务指标,只要掌握好这几大指标,相信你也会成为财务高手。
如何看懂报表分析——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除以总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过高 (也不可以过低!) ,一般以50%(实践中,我们一般以50%-70%为限,如果高于100%就要警惕了) 左右比较合适。就是说,企业的净资产是1亿元,那么,它同时有1亿元对外的负债,相当于运用2亿元资产。当然,这应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确定。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就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反映了一个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这个比率不能低于1,最好大于2 ,相当于它应付短期负债的水平足够大。
3、速动比率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它扣除了存货,就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之后再除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一般不能低于1。
如何看懂报表分析——营运能力
1、存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成本除以存货的结果,其中,存货的数据一般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这个指标不直观,该私募使用的方法是期末存货金额除以当年的销售收入。这个数字,不能超过20%。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额,大约相当于两个多月的销售额比较合适。太多了,说明产品积压、资金占用过大,可能是企业的预警信号。最好是,无论是产成品半成品还是原材料,都不能超过一个月的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用销售收入除以应收账款。这个比率当然越高越好。如果要判断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多少,主要看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为5%—20%最佳 。
如何看懂报表分析——盈利能力(重要)
一个公司要盈利,盈利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1、市销率:相对于市盈率来说,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该公司销售收入的比率。有私募做过一个跟踪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销率对股价波动的关系影响,而市销率比市盈率还可靠。根据国外统计,通常情况下市销率等于1是最合适的。
而在这个指标里,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没有增长,这个企业的价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先出现收入的改进,后出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收入比利润更真实、市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状况。
此外,提醒大家,市销率必须还要远远大于1才行,而且是长期大于1,为什么呢?因为虚假财报很多,公司虚报收入,所以要远远高于1才能比较真实反映公司业绩,而且要长期高于1,因为公司出售子公司、买楼、卖股票都会增加公司利润,这并不是公司的主营,所以说,这里长期稳定,是判断市销率的重要因素。
2、毛利率:就是销售毛利润除销售收入。要跟踪毛利率的变化,要看历史上的情况,毛利率过高的现象不会持续( 垄断行业例外 ),过低的现象也不会持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毛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有稳定的业绩,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反过来,如果毛利率过高,企业业绩已经稳定,毛利率平稳的行业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3、净资产收益率:就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一个企业运用净资产赚钱的能力。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0%比较好。补充一下,净资产收益率一定要和该公司的历史同期比较,并且和同行业公司比较,比较能准确反映其在该市场内部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实力
如何看懂报表分析——发展能力
简单来说,企业未来能否继续发展。投资者投资的是预期,企业发展其实就是一种预期,预期好,投资动力增加,会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
发展能力可以关注两个指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股票能连续3年,甚至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我们把它定义为高成长性公司,在市场给出合理价值的时候,是非常诱人的。
关于“如何从三大角度秒懂各类财务报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