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节小知识

生活作者 / 姓名 / 2025-03-29 20:41
"
网上有关“敬老节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敬老节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网上有关“敬老节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敬老节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重阳节的知识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

2.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 急

1.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答:登高节2.除了登高还含有什么意思 答:思念亲人3.为什么叫重阳 答:古人把九叫“阳数”,农历九月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4.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什么教派有渊源 答:道教5.重阳节的传说发生在什么时期 答:东汉6.重阳节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叫什么 答:桓景7.传说故事中的起因是什么 答:瘟疫8.传说故事中的河流叫什么 答:汝河9.传说故事中的仙人是谁 答:费长房10.仙人住在什么地方 答:东南山11.仙人给主人公的除妖物品有哪几种 答:茱萸叶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降妖青龙剑12.主人公降妖的主要武器叫什么名 答:降妖青龙剑13.故事中茱萸有什么作用 答:气味冲击妖魔肺部,使其难受14.菊花酒有什么作用 答:酒气 *** 妖魔嗅觉15.主人公是怎样杀死妖魔的 答:抛出降妖青龙剑,将瘟魔扎死16.故事中的妖魔人们称它什么名字 答:瘟魔17.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答:就是因为故事里主人公和瘟魔交战前,百姓都躲到山上而得名;登高即有避魔避害避灾的意思,登高还含有步步高升的意思18.将九定为阳数最早见于哪本书 答:易经19.人们把重阳还看做是什么样的日子 答:吉庆20.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什么诗中有描写重阳的诗句 答:远游21.请说出屈原该诗句 答:集重阳入帝宫兮22.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答: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23.传说的故事是什么人编写的 答:吴均24.他编写的故事收录在哪本书中 答:续齐谐记25.传说故事中主人公住在当时的什么县 答:汝南县26.主人公辞别仙人后,是怎样回到原籍的 答:骑乘师傅的仙鹤27.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 答:理气、止痛,避虫叮咬28.菊花泡酒有什么作用 答:明目 29.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定为老人节 答:1989年30.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答:没有山的地区,把登高改为“吃糕”31.重阳节为什么放风筝 答:入冬前不甚冷时,大力活动一下筋骨,有助于健康,也使眼睛得到休养、保护32.重阳节的另一个传说和哪个皇帝有关系 答:汉高祖刘邦33.这个传说中的皇帝妃子是谁 答:戚夫人34.这个妃子的婢女姓什么 答:贾35.这个婢女让人们重阳节时怎样做 答:佩茱萸、喝菊花酒36.为什么老年人很重视这一天去登高 答:希望强身健体,能够长寿。

3. 我要重阳节的小资料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有关重阳节方面的知识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

重阳节

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5.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 急

1.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答:登高节

2.除了登高还含有什么意思 答:思念亲人

3.为什么叫重阳 答:古人把九叫“阳数”,农历九月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4.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什么教派有渊源 答:道教

5.重阳节的传说发生在什么时期 答:东汉

6.重阳节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叫什么 答:桓景

7.传说故事中的起因是什么 答:瘟疫

8.传说故事中的河流叫什么 答:汝河

9.传说故事中的仙人是谁 答:费长房

10.仙人住在什么地方 答:东南山

11.仙人给主人公的除妖物品有哪几种 答:茱萸叶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降妖青龙剑

12.主人公降妖的主要武器叫什么名 答:降妖青龙剑

13.故事中茱萸有什么作用 答:气味冲击妖魔肺部,使其难受

14.菊花酒有什么作用 答:酒气 *** 妖魔嗅觉

15.主人公是怎样杀死妖魔的 答:抛出降妖青龙剑,将瘟魔扎死

16.故事中的妖魔人们称它什么名字 答:瘟魔

17.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答:就是因为故事里主人公和瘟魔交战前,百姓都躲到山上而得名;登高即有避魔避害避灾的意思,登高还含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18.将九定为阳数最早见于哪本书 答:易经

19.人们把重阳还看做是什么样的日子 答:吉庆

20.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什么诗中有描写重阳的诗句 答:远游

21.请说出屈原该诗句 答:集重阳入帝宫兮

22.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答: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

23.传说的故事是什么人编写的 答:吴均

24.他编写的故事收录在哪本书中 答:续齐谐记

25.传说故事中主人公住在当时的什么县 答:汝南县

26.主人公辞别仙人后,是怎样回到原籍的 答:骑乘师傅的仙鹤

27.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 答:理气、止痛,避虫叮咬

28.菊花泡酒有什么作用 答:明目

29.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定为老人节 答:1989年

30.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答:没有山的地区,把登高改为“吃糕”

31.重阳节为什么放风筝 答:入冬前不甚冷时,大力活动一下筋骨,有助于健康,也使眼睛得到休养、保护

32.重阳节的另一个传说和哪个皇帝有关系 答:汉高祖刘邦

33.这个传说中的皇帝妃子是谁 答:戚夫人

34.这个妃子的婢女姓什么 答:贾

35.这个婢女让人们重阳节时怎样做 答:佩茱萸、喝菊花酒

36.为什么老年人很重视这一天去登高 答:希望强身健体,能够长寿

6.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要吃什么,还是做什么

重阳节的习俗:

1、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2、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3、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4、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要吃什么,还是做什么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说到了重阳节的来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和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的习俗。

健康资讯上说,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下面这些: 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情舒畅、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和长寿面一样象征着长寿。 4、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从这个意义来说,菊花也是一种延年益寿的食物。梁简文帝的文章中就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福建省:健康饮食小常识上的文章说,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人们将优质米用清水淘洗,浸泡两个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后置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健康食物。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山东省:在健康小常识我的老家——昌邑北部,有重阳节和辣萝卜汤的习俗,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封建迷信说法。 广东省:健康养生专家介绍说,过去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众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省:台湾的气候变化大,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当地有俗语:“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吼。”

说的也是重阳节风筝满天飞的盛况。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

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健康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清丰县儿童在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典周县境内无山,百姓多在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北京:养生小常识上说,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浙江省:饮食小常识介绍说,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准备猪羊祭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苏省:女性健康小知识上说,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在庭院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市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广西省:养生保健专家介绍说,怀集县以重阳节为元帝得道之日。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

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四川民间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贵州省: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年年坚持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

8. 重阳节赏菊花,饮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识

我国传统文化中,将“九”视作为最大阳数,而九月初九,两个九字相重,因此在这天举行的各种活动,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特殊含义。重阳登高,是为汲取天地阳气,以趋福避祸;而饮菊酒、插茱萸的风俗,也带有了期盼健康、长寿的意味。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阳节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两类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为甚。赏菊花、饮菊酒、食菊糕,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

重阳节所赏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余种菊科植物中的一员,即管状花亚科菊属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这一个物种。然而,正是这单单一种,因其长久的历史和我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品种繁多、用途各异的大家族,而又进一步成为了整个菊科的代表。

“食”菊长久远

虽然现在的菊花色彩缤纷,形态各异,但人们最开始对菊花的利用并非是用来欣赏,而更多是拿来食用,以及制作菊花酒。

古人偏爱服食菊花,其实是对菊花多种特性的联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数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时节开放,“我花开时百花杀”,因此给人以傲然之感;而经霜不谢的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坚韧”“长寿”,因此也赋予了菊花以“长寿”的含义。其次,菊花的茎叶及花中存在多种挥发性物质,食用或浸酒饮用,这些物质的特殊香气会带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更是让人认为菊花会拥有“轻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饮”到“赏”

当然,如果人们只是将菊花用作食材和酿酒的调味剂的话,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气。而人们开始主动栽种菊花,正是菊花得以变得如此多样的原因。

千百年来,菊花从默默无闻的野花,到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阆苑仙葩,与重阳节和重阳文化的发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驯化和品种发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也正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了。

千百年来,菊花从默默无闻的野花,到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阆苑仙葩,与重阳节和重阳文化的发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驯化和品种发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也正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了。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如下:

1、重阳的活动:游赏;饮菊花酒;放风筝;赏菊;登高;吃重阳糕。

2、重阳的意义:重阳传承至今,又多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将国人骨子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浓浓情感展现得淋漓尽。

3、该节日倡导我们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给有需要的老人施以援助之手,因此,传承该节日能够促进社会形成敬老的良好习俗。

4、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5、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登高节、菊花节,还称为老人节。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度过该节日,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6、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7、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8、描写重阳的诗词:唐代李白的《九日龙山饮》;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唐代阴行先的《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唐代岑参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代杜甫的《九日蓝田会饮/九日蓝田崔氏山庄》。

9、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10、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关于“敬老节小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