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_1

生活作者 / 姓名 / 2025-03-30 14:15
"
网上有关“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

网上有关“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温济泽于1986年在《科普创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一文中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决议》(《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一节中讲到了各项事业,头一项是‘教育’,第二项是‘科学’,并且指出教育和科学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科普创作的内容是科学,科普创作的功能是教育。虽然我们所宣传的科学是普及的科学;虽然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但是科普创作毕竟是和科学、教育分不开的。教育和科学在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科普创作工作在整个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温济泽在同年发表的《谈谈创作思想问题》中说:“在普及方式上,要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我们应当把对象,包括儿童和少年在内,都看成是愿意动脑筋、能够动脑筋,但还不大善于动脑筋的人。我们的任务是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启发他们、激励他们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地去探索。今天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激增和发展着,光靠传授是不行的,一定要善于诱导读者自己主动去学习、探求和前进。”

科学与文学,以及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

1986年5月,温济泽在《几点希望》中谈到:“科学,今天已经进入了大综合和一体化的时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预言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40多年来,马克思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一体化的潮流愈来愈强大了。我们从事科学文艺创作的人,一定要顺应这个潮流。”

同年,他在《谈谈创作思想问题》中说:“现在有两股潮流:一股是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越来越强大了;一股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从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这两股潮流正在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潮流。现在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两者的相互结合,正在为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建立联盟而努力。我们从事科普创作的人,更要迎头赶上,赶在这个潮流的前头。我们在创作中,要注意自然科学中各有关学科知识相结合,要注意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还特别要重视同社会各方面的实践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新作品。”

在创作手法上,温济泽强调“要重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他说:“阅读科普作品,已经成为许多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科普作品,就更应当照鲁迅所说的那样,要去庄而谐,要做到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一些科学知识。因此,用文学的手法来搞科普创作,现在成为一个更值得重视的问题了。”“这就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科普作品的对象是广泛的,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体裁是多样的,它在科学与文学结合方面也应当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他又说:“写科普作品,要应用文学的手法和文学的语言。这一点,鲁迅在80多年前就提倡了。我国的高士其同志,苏联的伊林,都是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的大师。世界上很多科普名著都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产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要提倡科学与文学相结合。”

关于创作手法,温济泽还指出:“我们写科普作品,要做到通俗化,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你所要写的那个知识,同本来与它有联系的一些方面结合起来,使它还原到自然中去,使它还原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使它还原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去,使它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读者就会容易理解,就会感到兴趣了。因此,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应当具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的、社会实际的(现实的和历史的)以及人们生活实际的种种知识。这些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写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来。”而且还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来讲科学,学会用形象化的方法来讲科学,善于用感情来打动和感染读者”。 温济泽早在1950年,于《我们爱科学》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还应该提倡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日常工作,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什么是科学的态度呢?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态度也就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了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就有可能有创造性。斯大林说过,科学所以叫科学,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东西,却能很仔细地倾听实践经验的呼声。在实践过程中,有了新的经验,就能有勇气打破旧传统、旧标准和旧原理,而建立新传统、新标准和新原理。我们用这样的精神来工作,就能使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

温济泽在这里说的“这种精神”,显然指的是“科学精神”。

他在1979年为《智慧的花朵》写的序言中讲到,高质量的科普作品首先要增强思想性。“科普作品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但是不能单纯地介绍科学知识。”“科普作品要能够鼓舞读者不畏艰险、敢于攻克科学难关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要能够激励他们向四个现代化胜利进军的壮志豪情。”

1986年,温济泽在《科普创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谈到了科普创作的六条基本任务,其中有一条就是“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他说:“科普作品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应当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思想性。说到宣传科学思想,过去我们往往是把它同破除封建迷信、破除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等联系在一起的。这方面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做。但这只是低层次的一项工作。我们还应当做较高层次的宣传科学思想的工作。”“我国的知识分子,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个光荣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祖国献身、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在科学研究中求实、创新、不畏艰苦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我们应当宣传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1987年,温济泽在《关于创作方法的几点思考》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的科普作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授科技知识的;另一类不光是传授科技知识,还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就是讲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等等。前者,是要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后者,不仅这样,它还要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现在前一类的作品比较多,后一类作品比较少,我们应当大力提倡,促进它的发展。” 温济泽在1983年10月的讲话中说:“科学幻想小说能够启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鼓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攀登科学高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想和科学态度,因此对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以及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在科普创作的地位,只能是一个辅助的方面,是一个侧面,而不是主要的方面。”

温老又认为:“对于好的和比较好的科幻小说,应当加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科协及所属科普创作协会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帮助。科普创作研究所要组织力量对这类科幻小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给予指导;科普创作协会要组织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开展评论和推荐、奖励优秀作品,逐步建立一支精悍的又红又专的科幻创作队伍和评论队伍。”

科普文章具体写法:

1、用提问体深入浅出去讲解

提问是为了先排雷,再展开。科普话题有很多概念需要先让观众看懂,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阅读水平,一个个概念讲清楚,再谈关键问题,如果节奏太快,大家会跟不上。

2、少用文字,多用图解

好图胜千言,能用图形或者视频表达清楚的事情,尽量不要用大段文字。

3、多打比方

用类比的方法讲抽象的概念,是写科普文章的好办法。

4、讲一个好故事

和健康,生活有关的话题,基本上都是从一个接地气的故事开始的。还有很多科学见闻也是先从科学家的八卦故事开始的,大家先是看八卦,然后顺便被科普了。

科普文章书写注意事项

1、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这就要求作者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文字功底。同时对选定题材有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作者自身对写作的知识点都不能透彻理解,那怎么能够在文章中将该科技知识简洁明了,脉络清晰的展示给大家。

2、科普文章的受众是广大群众。因此在科普文章写作过程中要避免大量专业名词的堆砌和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非用不可,就要在文中针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只有受众“听得懂,读的通”,科普文章才能发挥它科学普及的作用,否则它就是废话一通。

关于“温济泽的科普创作理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