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央企名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央企名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今年10月19日,中钢集团干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资委有关厅局负责同志传达国资委决定,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对中钢集团进行托管。
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成立中钢集团管理委员会,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同志任主任,全面负责托管期间各项工作。二是抓紧制定托管实施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托管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加强分析研判,保障中钢集团生产经营稳定。四是深化中钢集团内部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
中国宝武和中钢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国资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确保托管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各项改革举措加快实施,推动中钢集团改革脱困取得实效。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2020年,中国宝武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22年6月,经国务院国资委专项评估,中国宝武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标志着基本完成从产业集团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成功转型。
2020年,中国宝武钢产量达到亿吨,实现“亿吨宝武”的历史性跨越,问鼎全球钢企之冠。在2022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宝武首次跻身前五十强,排名第44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在国资委“央企名录”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三十五。
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钢集团主要从事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是一家为冶金工业提供资源、科技、装备集成服务,集矿产资源、工程装备、科技新材、贸易物流、投资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中央企业名录(国资委监管)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1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10 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4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1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7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8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19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20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2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27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30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31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2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3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4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35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6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37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8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39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42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4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6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7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48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51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52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3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4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5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6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7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8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59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0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1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62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63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64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65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6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7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6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9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70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 71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2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73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4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5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6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77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8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79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8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82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3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4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85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8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8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9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90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91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92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93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94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95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96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97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主要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加工和基础原材料生产等工作的行业,涉及勘查技术与工程(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含钻井、采油、油藏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油气加工等专业方向。石油工业由“上游”和“下游”两大部分构成,上游包括石油勘探与石油开采,下游包括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1 中国古代石油的发现和利用
中国石油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始于何时,据稽考,至迟在3000多年前就已开始。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最早认识性能和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1900年以前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地理志》。这里明确记载了石油的产地,并说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体,可以燃烧。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人)。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2 卓筒井的发明
我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阶段。北宋以前开凿的井,一般为大口浅井,以后开凿的井多为小口深井。大口浅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锹、镐等简单工具开挖出来;小口深井是用专门的打井机械开凿而成的,人们称它“卓筒井”。
中国发明卓筒井凿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这一钻探技术,被誉为“世界近代中国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开发储存于地下深处的矿产资源的序幕,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3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1)延长油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中国陆地上最早开发的油田是陕北的延长油田。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延安县。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发现了石油,但真正投入开发却是近百年的事了。1907年4月,开始在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安装钻机。当年9月正式完工,并命名为“延一井”。1985年延长油矿建矿80周年的时候,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图6-1为延长石油的标志。
图6-1 延长石油
2)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西端雄关嘉峪关和历史名城酒泉,西至敦煌、新疆等地,总面积114.37km2,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104t,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104t稳产10年和80年代50×104t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3)大庆油田——中国最大的油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km,东西最宽处73km,总面积5470km2。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960年3月,党中央决定由余秋里亲自指导,调集37个厂矿及院校的职工、刚毕业的学生以及3万多名复转军人会师大庆,展开了一场气贯长虹的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1年零3个月时间,就摸清楚了该地区的含油面积和储量,不到两年就初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就超过400×104t。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4年初,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从此,大庆油田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104t。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大庆油田走“科技兴油”之路,积极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开发理论。经过广大石油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稳定在5000×104t以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先进水平。2006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40.5×104t,天然气24.5×108m3,实现油气当量4535.9×104t。
4)国有三大石油公司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八五”期间,为适应经济发展,国家决定对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西部油田的探明与开发,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有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SINDOPE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CNOOC)。图6-2、图6-3、图6-4分别为各公司标志。
图6-2 中国石油
图6-3 中国石化
图6-4 中国海洋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位。中国石油以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通过实施战略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质量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到2020年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820亿元,总部设在北京。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业务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产比重达到40%,海外收入比重达到30%,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82%,跨国指数正在向国际一流公司迈进。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9位。
5)中国油气资源
根据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程度,油气资源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区,它们是:
(1)东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
(2)中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重庆等地;
(3)西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
(4)南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5)西藏含油气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地区;(6)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现在,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近海海域共发现了700多个油气田,形成了上述6大油气区。陆上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长庆、四川、中原、华北、大港、吉林、江汉、青海、河南等20多个主要生产基地。
2013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33.39×108t,我国排名列世界的第14位。中国原油年产量2.1×108t,目前中国的储采比是15.9。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在近几年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陆地和海上气田的开发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3年,我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4×1012m3,我国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居世界第11位。
21世纪,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石油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品销售额可达每年2.9万亿美元,远高于全球市场上的石油销售额,而且虽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场,但在新兴经济体中也得到了强劲的增长,石油化工市场已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非洲的情况可能是个例外,那里的需求量仅仅占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直接产品有塑料包装袋、农用化学品、涂料,这些产品占化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们熟悉的产品有飞机制造(10%)、房屋用品(20%)、制药设备(30%)。化工产品的用途日益广泛是新兴经济体的关键因素,从基础建设到工业包装、消费者产品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乙烯本身的直接应用并不多(如在西班牙,人们将乙烯用于西红柿的催熟,但应用得并不广泛)。同样,乙烯也有许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纤维(聚对苯二酸盐和聚醋)。在美国,约70%的终端利用是非耐用产品,包括管材、汽车部件和电器部件。许多广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经济活动上,如包装业与建筑业。石油化工工业与GDP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产品与区域之间的GDP变化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熟程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中国与东南亚所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导致亚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长率高达75%,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则仅为3.2%。随着GDP构成的多重性,这种增加可以扩大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这些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导致库存物资的大规模流通,对于可储存的下游产品来说,这种特征更加突出。暂时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更大,涉及消费者与储备供应两个方面,由于较高的利润会刺激较高的工业发展,对此,生产与供应就会表现出某些灵活性。然而,更难保证的就是那些潜在的需求中任何额外的增加而不是暂时的供给中断,原因在于国际制裁与消费主流中的长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产能。
过多的利润会促使过度投资,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生产能力过剩与利润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过去的10年中出现了一些合并,乙烯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分散性,对任何天然气市场机遇的限制都会导致由减产引起的投资减少。由于高密度资本的投入与大量石油化工产品与市场的高度融合,获利的生产者感到有必要继续生产,即使他们已经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要稳定价格,或者在出现一个循环的低迷时期,生产者也会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石油化工工业的极速增长,曾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中。对于当代的石油化工工业来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长与现有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失衡,这与需求增长或生产的价格优势严重脱节有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生产能力再次增加,开始开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气,而欧洲人则致力于将石脑油作为满足当地需求的最便宜资源。这两种方式现已无人采纳,新兴的市场既可满足需求也可供给充足的生产原料,这可以体现竞争优势。这种失衡的解决可能会使这些生产者感到痛苦,但却可为那些善于把握的人们提供重要机遇。
影响需求、供给、利润和价格的原因是什么?石油化工生产能力的新浪潮还有空间吗?如果没有,会有赢家吗?或者仅剩输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业显得极其有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工业关键的驱动力的标志。
关于“央企名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