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水冷板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冷板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
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据悉,第三代CTP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提升,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
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1据宁德时代官方微博消息,6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CTP3.0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
宁德时代表示,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麒麟电池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13%。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国泰君安投资顾问蒋亦凡指出,本次的麒麟电池技术指标基本上比传统的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效率提升10至15%左右,那么对于电池行业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也必须要认识到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以锂这个材料作为正极的电池,其实它在物理上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极限。
蒋亦凡进一步指出,目前的技术升级,其实只是在传统的锂电池的基础上往前更跨一步,但是要说出现电池代际的跨越式发展,可能还是要等到一些新材料的应用,或者新的电池形式应用出来之后。
湘财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潘俊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宁德时代显然已经是整个行业的龙头,包括这种电池技术路径上面的卡位,对于宁德时代来讲,也有望提升它的估值。对于和宁德时代深度绑定的公司来说的话也是有利的。
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2尽管姗姗来迟,“麒麟电池”仍激起资本市场对宁德时代的强烈关注。
就在昨日,宁德时代(SZ300750,股价536.97元,市值1.25万亿元)正式发布CTP3.0电池,即麒麟电池。据宁德时代方面介绍,麒麟电池的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可提升13%。
来源:宁德时代
据悉,第三代CTP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提升,可适用于磷酸铁锂、三元电池,涵盖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方面表示,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麒麟电池的发布是宁德时代持续巩固技术优势的体现,电池领域的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随着自主新能源车企向上突破,以及海外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密集推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需求将快速扩容,麒麟电池等创新电池技术的发布,将支撑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的持续提升。” 6月23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此消息影响,宁德时代当日股价再度上涨5.91%至536.97元/股,为近3个月以来最高点。
吊打4680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项在电池领域引发关注的产品发布,还是特斯拉的4680大圆柱电池。
据了解,4680是特斯拉的第三代电芯产品,相比此前采用的2170电池,4680电池体积更大,单体能量相比一般电池提升6倍,功率输出提升6倍,成本降低14%,搭载该电池的整车续航可提高16%。不仅如此,4680电池还采用激光无极耳技术,去掉了电池主要发热部件以减小内阻,电池的热稳定可控性更高。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直言,这种电池是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将使他的公司生产售价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成为可能。特斯拉预计4680电池在2022年底产能将达到100GWh左右。松下、LG新能源也相继投建产线,产能预计也将在2023年前后陆续释放。
与4680电池相比,“麒麟电池”属于方形电池,采用无模组设计,是将成百上千个电芯直接布置于箱体,省去了多个电芯组装成模组的环节。相比于此前的电池包模式,CTP方案能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15%~20%,电池组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高50%,也能有效降低电池成本。
同时,此次麒麟电池使用了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基于电芯变化,将水冷功能置于电芯之间,使换热面积扩大四倍。因此将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有观点认为,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相比4680电池更高,对新能源汽车赛道将是一项重大突破。电池续航与安全,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一旦持续了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力将继续提升。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圆柱电池有可能与方形电池共存。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两种电池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有望共同成为主流,正如目前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共存一样。为用户减少焦虑的多种技术探索都是有价值的。” 华东汽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招商证券分析师马宏图认为,目前动力电池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除了全固态电池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才能实现商业化量产之外,从材料上看,高镍电池、无钴电池、无镍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等已经相继开始研发或发布;
从外形上分类,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量产,大圆柱电池、麒麟电池也即将量产应用。多种技术路线的'竞争,既可以相互激励,加速创新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市场层面的洗牌和淘汰,从而使真正优秀的产品脱颖而出。
CTP3.0麒麟电池发布,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36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CTP3.0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瓦时/千克,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宁德时代透露,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际新能源电池竞争激烈,面对LG新能源、松下、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
三大技术创新打造麒麟电池
宁德时代研发人员介绍,公司通过突破功能边界、重塑空间结构、颠覆传统水冷三大技术革新,使麒麟电池的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255瓦时/千克,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瓦时/千克。
功能边界创新方面,麒麟电池整合使用需求,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合三为一,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提高了电池包的抗振动、冲击能力。
空间结构创新方面,宁德时代以精准计算与AI模拟仿真探索麒麟电池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的设计边界,推出底部空间共享方案,将多个功能模块进行智能分布,不仅释放了6%的能量空间,还能满足底部球击等国标电池安全测试要求。
颠覆传统水冷方面,宁德时代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基于电芯的变化,将水冷功能置于电芯之间,使换热面积扩大4倍。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麒麟电池可实现全化学体系的热稳定、热安全,可适配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升级。
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较特斯拉主推的4680电池系统提升13%,同时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
产业链上市公司闻风而动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引起产业链高度关注。6月23日收盘,松芝股份涨停,银轮股份、银邦股份等电池产业链公司大幅上涨。此外,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称自身业务与“麒麟”有关。
“我们是宁德时代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产品刚发布,我们的产品还在认证中。”新宙邦表示。江苏国泰称,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适用于麒麟电池。铜冠铜箔称,宁德时代是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和胜股份称,公司与终端客户保持深度合作,CTP技术始终紧跟最新技术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技术相比,麒麟电池的亮点之一是在两块电芯的中间加液冷板,使相邻两块电芯的热传导降低,不会出现热失控。
中航证券认为,液冷板具备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下游特定品类和型号有望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伴随液冷板需求的放量,产业链有望迎来拐点。银轮股份、三花智控、松芝股份、银邦股份、华峰铝业等业务覆盖冷却板和铝热传输材料领域上市公司有望获益。
动力电池公司多元化“竞技”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吉瓦时,同比增长142.8%,占全球总装车量的52.1%。今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产销规模继续增长,1至5月装车量累计83.1吉瓦时,同比增长100.8%。
据今年一季度的全球装车量数据,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为35%,LG新能源为15.9%,比亚迪为11.1%,松下为9.9%。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中国企业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动力电池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国外公司也在发力,特斯拉就在加紧研发新的4680电池,将实现大面积装车。LG新能源正在研发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松下也在投入巨资研发无钴电池新技术。
研发方面,除了新发布的麒麟电池,动力电池市占率第一的宁德时代手上还有多张电池技术牌。宁德时代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公司会至少召开4场发布会,介绍商业模式、电池结构、化学体系等方面的创新。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材料创新本质上是计算水平的比拼。宁德时代正在持续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研发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都嵌入电池研发,实现理性设计。该平台将加速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无钴无贵金属电池等新化学体系方面的研发进程。
据悉,宁德时代下一步揭晓的或是M3P电池。宁德时代此前接受调研时透露,公司计划推出的新产品M3P,准确来说不是磷酸锰铁锂,因为还含有其他金属元素。据了解,新产品除了成本下降,还能改善低温性能,能量密度也比较好,属于过渡阶段的电池方向之一。
至于比亚迪,在发布刀片电池技术后,公司日前又发布了CTB技术,将车身底板与电池上盖板合二为一,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
此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公司也在加大研发力度,探索多条技术路径。“动力电池竞争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但未来会越来越向头部聚集,同时也会有一些在细分领域表现出色的企业。”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
2018年2月6日,一辆樱桃红色的特斯拉跑车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去往了太空。跑车里面坐着一个叫Starman的仿真宇航员,车内屏幕上写着Don’t?panic,车里放着一条毛巾和一本《银河系漫游指南》,音响里放着David?Bowie的Space?Oddity。
这是一场广告,但也是一次致敬,这个以物理学家命名的企业,似乎又多了一层浪漫。
这辆离地球愈发遥远的汽车和那个出于乐趣进行这一项活动的男人——埃隆·马斯克,似乎那时候就预示了这家靠IT模式和科技支撑的公司,有着一飞冲天的潜质。尽管在巴菲特眼中,汽车行业竞争依旧波云诡谲,最后的赢家依旧未知。但在今年开端的两个月内,特斯拉却在质疑声中高歌猛进,股票曲线像是眼镜蛇般高昂头颅,刺激眼球和投资神经。
21日,特斯拉收盘价再次超过900美元,市值1633亿美元,势头不可谓不强劲。更有“特斯拉能否成为下一个苹果”的发问,让人感觉似乎2008年的iPhone4奇迹可以在特斯拉手中重现。
电池革新下的新机遇
在溢价收购麦克斯韦尔之后,近日,特斯拉与“绯闻对象”宁德时代拟签订协议。宁德时代似乎要成为继松下和LG之后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也将是特斯拉首次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电池关乎电动汽车的生死存亡。特斯拉也强调未来最重要的是节约电池成本,因此,特斯拉将于4月举行的“电池日”股东见面会,必定会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电池选择上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正如马斯克本人在财报后的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你不提升电池的产能,而是把电池从一辆车搬到另一辆车,这并不是真正提升销量,因为你没有生产真正的电动车。”由此不难看出,电池革新是当前特斯拉主要的着力点,可能也将是部分新能源产业的“引爆点”。
或许,特斯拉青睐磷酸铁锂电池,将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春天。特斯拉选择宁德时代,无疑是出于降低电池及电动车成本的需求,而这一举动,同样也拉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接近平价,为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去提高其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已然成为热门话题之时,各地公共交通能源改革加持之下,更多的机会摆在磷酸铁路电池和相关材料企业面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等在内的诸多企业,国内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市场,预期有望逐步提升。
特斯拉收获的不仅仅是更低的成本,更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抢占了此次先机的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日益增长的新市场
从特斯拉官方通告的2019财报数据可知,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47.78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营收230.47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额为29.79亿美元,约合208亿人民币,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69.55%。
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营业收入为29.79亿美元,占比为12.12%,仅次于美国市场,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美国本土市场营收126.53亿美元,占比51.48%,仍为第一大市场,但较2018年同期下降15%。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也刺激着特斯拉概念和产量的爆发。新的电池合作,促使着特斯拉的全面国产化,新车型model?3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此次公告中指出,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3成本将低于弗里蒙特工厂。
尽管国内市场被新冠病毒疫情所影响,但在2月10日,上海超级工厂的开工复产,似乎表明特斯拉不惧怕疫情带来的市场动荡。特斯拉防疫联络员、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主任科员孙筱和表示,预计超级工厂将实现每月12000辆左右的产能。不仅如此,孙筱和还表示,上海工厂的产量还会逐渐上升,今年的产量一定会是一个上扬的趋势。
公告中还指出该工厂已具备年产15万辆生产能力,并已开始建设2期工程,用于生产特斯拉MODEL?Y车型,增加产能规模至少与1期项目持平。随着上海工厂的复产,困扰特斯拉已久的生产端问题得到解决,其也真正成为一家可以持续赚钱的车企。
在全面国产化的推动下,model?3的国内价格也有望再次下降。肺炎疫情之后,消费者在经历了如此长的“灰暗时期”影响下,不少会发生心态的转变,“拼死拼活挣钱却忽略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这类的想法也会萌生。相较之2003年非典之后民众消费欲的上升,此次疫情之后,消费市场的新转机也有望出现,model?3的降价,是否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选择呢?
而在model?3的春风之下,受益的不仅是特斯拉而已。
产业供应链的新春天
随着model?3产能的释放,其所带动的国内相关零部件也将迎来春天。特斯拉产业链涉及范围广,国内外众多公司成为其供应商,特斯拉的快速发展为进入其供应链的国内上市公司提供了增长机会。
其中,作为核心部分的动力电池更是不遑多让的最大受益者。宁德时代,这个特斯拉的第三个电池合作商,在2月3日开盘之日,逆流而上,在低迷的A股市场中异军突起,最大涨幅一度达到9.89%,截至收盘,每股报135.36元,上涨3.67%,成为3200只跌停个股中“最闪亮的星”。
其他相关领域,比如汽车电子及热管理等环节的供应商,也将迎来新的成长。在热管理系统,国内公司中,三花智控为特斯拉供应膨胀阀、水冷板等热管理产品。在汽车电子部分,国内上市公司中,均胜电子主要供应人机交互产品HMI,四维图新为特斯拉独家导航地图供应商,长信科技供应中控屏模组产品。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A股市场共有81只特斯拉概念股,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分别有22家、15家、10家和5家相关上市公司。81只特斯拉概念股中,60家上市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七成。
从2月17日单日的股市不难看出,特斯拉的相关概念股,海达股份直线涨停,胜利精密触及涨停板,秀强股份此前封涨停板录得十连板。这份成绩单,已经算得上亮眼。
2019年,特斯拉交付总量约36.75万辆车,比上年增长50%,勉强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但是特斯拉新年的展望却十分乐观,预计2020全年销量轻松突破50万,相当于比去年的销售增长36%。
以往的特斯拉,总以“烧钱”著称,而如今随着产能逐渐的释放,公司表示未来现金流将实现正向,不会再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特斯拉也在财报声明中表示:“特斯拉已经能够依靠自身资金维持,销量的进一步增长,产能的提升以及现金流的持续产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
但是特斯拉会满足于单一的汽车产业吗?
智能浪潮下的新发展
相比于福特和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
“属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在高管战略会议上曾表示,大众被当作汽车公司,而特斯拉被认作是科技公司。“汽车会成为最重要的移动设备,我们还被评估为一个汽车企业,而特斯拉已经是一个科技企业了。”
作为一个大胆的革新者,这个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确实不同于传统汽车企业。专精化的产品运作,至今也仅是推出了model?X/model?Y/model?S/model?3等少数几款产品,主打高端产品,塑造产业体系。
当然,特斯拉不仅仅满足于汽车产业,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桩网络、软件服务生态等方面也将成为特斯拉的重要收入来源。仅仅软件系统而言,车机系统和操作方式的不断升级,试图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产品。
2020年是5G元年,在全球不可阻挡的智能化浪潮之下,时代巨轮徐徐向前。万物互联、智能生活、自动驾驶的风头正旺,特斯拉的顺势而行,也彰显着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企业,更加像是唱多者所言,“科技公司才是特斯拉的同行”。
迅猛发展下的老问题
2019年10月23日,2019《财富》未来50强榜单公布,特斯拉排名第48位。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特斯拉排名第147位。
两组排名不难看出,特斯拉发展的势头迅猛。而在这迅猛发展的背后,逐渐出现的问题,却是所有车企都会面临的问题——召回危机。
根据《消费者报道》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方面所了解信息可知,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6月7日起,召回2016年4月15日至2016年12月1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X系列汽车,共计3183辆。而此前,在2019年1月,特斯拉就曾因高田安全气囊存在的伤人隐患,已经在中国召回超过14000辆model?S汽车。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长期暴露于强效除冰盐等高腐蚀的环境时,将转向机电机固定在转向机壳体上的螺栓可能被腐蚀并断裂,造成转向机电机发生移位、传动皮带打滑,从而导致转向助力减弱或丧失,可能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车主反映,model?X?2016款汽车存在制动系统失灵、刹车失灵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model?S车型也存在中控屏漏液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特斯拉方面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召回动作。
这不免会使一些消费者寒心。如果汽车的安全性能都无法保障,那也没有继续选择这个品牌必要。相比于丰田此前的召回事件,其表现的危机公关意识的确值得特斯拉学习。毕竟口碑对于特斯拉而言,绝对是保障其销量的最重要条件。
这几次的召回事件之后,特斯拉方面也应该自我反省。虽说产品的质量难以做到百分百保障,但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是百分百需要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才能保证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特斯拉想要继续如今的“奇迹”,这一点毋庸置疑很重要。
那个将跑车送往太空的特斯拉,它的事业是否也能像那辆跑车一般,贴满了“超速罚单”,一路冲向未知呢?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水冷板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