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_7

商业作者 / 姓名 / 2025-04-01 05:20
"
网上有关“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

网上有关“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如下:

1、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

这是因为早期的天文学家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分成12个月。每个月大约是30.4375天,但为了更方便计算,他们将每个月的天数平均划分为30天。

2、为什么闰年有366天?

为了弥补2月份天数的不足,每年中需要有一个闰年,其特点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

3、什么是平年和闰年?

平年是指那些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而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4、闰年的2月份为什么有29天?

闰年的2月份有29天,这是因为如果没有闰年,那么2月份就只有28天,这样每年会有大约6小时的时间误差。为了弥补这个误差,天文学家将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每个闰年的2月份增加一天。

5、为什么要有公历和农历?

公历(格里高利历)和农历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计算方法。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既考虑到月亮的周期,也考虑到地球绕太阳的周期。

扩展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由米·伊林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现出奇特的繁荣景象,“五四”以来知识精英们所提倡的科学也开始进入市民阶层的眼界。按照王春秋的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约30年间,这本小册子在中国大陆的广为传播,是历史潮流使然。

1、《十万个为什么》主要讲述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数理化、军事、交通、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2、《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第六版总主编是韩启德。50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关于“年月日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